彻夜流香《嫁入高门的男人》:贝律清李文西是否复合过?

 

贝律清李文西是否复合过?

——从理性/非理性等角度探讨《嫁高》悬案

 

贝律清和李文西到底有没有复合过历来是《高门》中的一个争议点,哪怕作者在番外《最长情的告白》中以贝律清的角度澄清了贝律清当时只是借李文西试探路小凡,似乎也不能获得部分读者的认同。

 

《高门》的故事剧情中指向贝律清与李文西藕断丝连有两大“证据”

 

第一,贝律清戴了很久的铁戒指,铁戒指作为贝李感情的信物,久戴不摘似乎表示贝律清难忘前缘;

第二他因路小凡又一次不太有出息的举动(即向家中透露麦子涨价的消息而导致天价消息贬值并再度牵出家中一连串鸡毛蒜皮的琐事)而冷落他,李文西来北京的几晚,贝律清都没有回公寓,几天后贝律清更是借李文西让路小凡离开了自己的公寓,看似贝李复合。

 

针对上述几个疑点剧情,铁戒指暂且容后再议,先来掰扯下第二点,说明我为什么认为这是贝律清试探路小凡,而不是贝李复合。

 

确定自己心意前的贝律清,他对于自己,对于路小凡都是不确定的。

 

对于自己,他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对路小凡失去兴趣,所以当时除了身体关系,贝律清没有明确表态,好让自己有随时离开的余裕,但结果是越处越习惯,越来越离不开。

 

对于路小凡,我在《情如橄榄味》那篇评里写过:两个人之间之所以会产生那么多误会,是因为两人之间的阶层鸿沟一直客观存在,并不仅仅是路小凡看不清贝律清的真心,贝律清同样看不清路小凡的真心,身份地位和利益牵缠搅浑了彼此的心意。所以贝律清也在观察路小凡,试图搞清楚路小凡究竟是爱他还是爱他的身份带来的利益。

 

在贝律清借李文西试探路小凡前,正好是路小凡听了贝林卓几人的讨论而将小麦涨价的消息透露给家里,后续又是一地鸡毛要贝律清擦屁股,于是频频在文中使用的诱导障眼法又出现了——表面上看似是贝律清因为路小凡家的琐事和路小凡的没出息而烦他——是,这也无法否认,但更本质的是,在贝律清对路小凡的观察里,路小凡往“利益”这个托盘上放下去一块砝码,这让贝律清深感挫败,但骄傲如贝律清,他势必也不会甘心,所以李文西的试探之策与他一拍即合。
 

——看到了结果不顺自己的心,所以想用手段扭转结果的行为,事实上也意味着贝律清的失控,隐晦地点出了贝律清此刻对路小凡的感情。

 

而在李文西邀请几人在咖啡馆喝咖啡的情节中,李文西对贝律清言辞暧昧,但贝律清隐晦地拆挡过两次:一次是李文西点出贝律清还戴着铁戒指时,贝律清用你最近不是忙着在相亲吗来绕开话头;下一句李文西说要找一个不会妨碍他们的女人后,贝律清端起咖啡笑了笑,不置可否。我等贝律清十级熟人都知道,贝律清的沉默就是否定和不赞成(路小凡此后还钥匙,贝律清都是沉默以对)。

 

之后李文西在北京也并未久待,没几天就回香港了,再来的时候就是收买路家兄弟对付贝律清。并且在李文西回去香港后,路家的事陆续也未断,短则几天,长则几个月,路小凡又要去求贝律清,亦即贝路两人也是陆续维持身体关系的。后续则是贝律清出国。要说两人复合,这么紧凑的时间没点时间管理技能属实也牵强。

 

当李文西又到北京试图收买路家兄弟对付贝律清时,他也向路小凡摊牌说,自己和贝律清早就分了,他们16岁在一起,但沈吴碧氏一要挟,他就选择了和贝律清分手。当初只是贝律清不要路小凡了所以借他拆桥。

尽管这段话意在赢得路家兄弟而与贝律清撇清以及将当初的锅扣到贝律清头上让路小凡记恨贝律清,可信度有限,但李文西在沈吴碧氏的干涉下与贝律清分手大抵是个不争的事实。

 

以及为什么我认为贝律清不太会选择和李文西复合?

 

如果你认可,贝律清还算是个小有品味的人——结合故事对他的塑造:矜贵体面,聪明优秀,全文中少有失态,有不以自己外貌和地位之便滥/交的节制与洁癖,以及在除了路小凡的事上强大的自控力,那么不论是基于维持人设审美、不折损人物形象的考虑,还是下面我要提及的点,他很大概率是不会和李文西再续前缘的。

 

说到“品味”有人可能会反驳,他都选择路小凡了,还有什么品味可言?这就涉及这篇评想要讨论的理性/非理性角度——我们从什么维度来判断人的贵贱。

 

什么是理性

简单来说,就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人顺应主流价值而做出的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哪怕并非出于本心。

主流价值构建出了明确的价值排序,权力、地位、财富均是这一规则框架下的胜利果实。主流价值观巨大惯性与裹挟、号召能力,使得追求权力、地位以及财富的“理性”行为如同水顺流而下般自然。

 

于是放眼《高门》,你会看到形形色色的理性人

路妈虽然知道二儿子受尽委屈,但为了全家的利益,不得不一再透支路小凡的尊严;

李文西尽管和贝律清互有好感,但由于家中兄弟(家产争夺者)众多,在个人利益面前,他选择了放弃感情;

沈吴碧氏则是在特殊年代,为了能够活下去,委身于一个小头目而有了贝律心;

路小平更不必说,贪得无厌,极尽钻营之能事,贡献了本文大半的情感助攻;

而林子洋、卓新、贝律心、林阿姨等人,也都是这一理性,或曰主流价值观的拥趸。

 

在如此普遍的“理性人”中,非理性——也就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而非一味顺应主流就成为了一种很奢侈的勇气。贝律清能顺应自己的内心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人,不容易,但也不稀奇,作为高干子弟,加上自身优秀拔尖,权力、地位和财富他皆已在手,本就比常人拥有更多的退路与选择。

 

但落到路小凡身上,非理性就成了石破天惊。除了为自家的种种琐事不得不向贝律清低声下气外,路小凡作为一个出身底层的人,却半点没为自己向贝律清讨要过好处,反而是倾己所有还报贝律清。他一再弱化自己贝家女婿的身份,以远离凑到面前的利益诱惑。这一份心性和定力,以及知耻又知恩图报的自尊心,试问在遍地随波逐流、笑贫不笑娼的“理性人”之间,有几人可做到?聪明人够多了,“戆头戆脑”何尝不是一种物以稀为贵。所以贝律清的“品味”,并不是用来鉴赏出身高低,而是品鉴人格贵贱。

 

于是,路小凡的非理性对上李文西的理性,孰高孰低,胜负已分。且贝律清会在路小凡这里来来回回,是因为他尚且看不清自己或者路小凡的真心,但李文西当时的选择一出,看在贝律清眼里已经一目了然了,他贝律清比不上李文西的家族财产,骄傲聪明如,怎么还会委屈自己和李文西浪费时间?

 

其实,贝律清与卓新、林子洋私交甚笃,合作愉快,说明他们也是三观基本一致的人,卓新、林子洋看不上路小凡,贝律清作为同类人,他未必就没有过“门当户对”的感情观念,但经历过李文西,贝律清会发现门当户对也并不牢靠,他们都是太看重自己的人。并且,也正是贝律清和李文西的“试错”,才让贝律清后来选择路小凡更有说服力。而既然是错的,依照贝律清的行事作风,又怎会重蹈覆辙?

 

贝律清的底色是骄傲自信,因此他虽然行事迂回,但思维逻辑上一直是“宝想要,宝得到”。从这一角度去看,他在确定自己的心意前,对路小凡犹豫试探,像猫扒拉毛球一般,他的注意力不会离开“毛球”,当他真的确定自己的真心后,贝律清更是将感情寓于行为,喧嚣而聒噪地表达他的在乎。贝律清和路小凡虽然都是两个被动的人,一个自矜身份,一个安于阶层,但两人之间,贝律清一直是那个更为主动的人。

那么同样的,以贝律清的能动性,如果他对李文西有意,他怎么会没有持续的表示?

 

而且另一个很有意思的点是,路小凡在两人的关系里看似被动,但他反而因为被动拥有了不选择的自由——“我够不到,那我不要了”,反而是贝律清成为了被自己的骄傲所绑架的人,在“宝想要,宝得到”的逻辑里不断驱动着自己去靠近路小凡。

 

至于铁戒指,除了我在《关于贝律清的铁戒指的一点地缝糖》里写的,它是一个用来标示贝律清认清自己内心而开始重新挽回路小凡的剧情道具外,我也不甚严谨且略带戏说地分析了贝律清为什么会戴着不摘的一些原因,即第一,从心理上,他如果在意,就会睹物思人,就会想起李文西的背叛,就会触到他高傲的心气,就会意难平,就会有所行动,那既然他戴了且相安无事,恰恰说明是无所谓才戴着;第二,贝律清这该死的魅力,追求者大排长龙,亲妹妹都对他虎视眈眈,戴个戒指挡挡桃花也不为过吧

 

而本次重读,结合贝律清自身对感情质量的高要求,与其说他戴着铁戒指是忘不掉李文西,不如说是看过人心易变后,他在怀念一种质朴而纯粹的感情本身,这种感情才是更难得更无价的。并且,铁戒指虽然来自于李文西,但它和路小凡又过于相似,都是看似廉价却又特殊的,仿佛铁戒指成了贝律清对感情的一种寄望,当他终于找到了符合他期待的人,他就不再需要这个道具了。

arrow
arrow

    丽莎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